首先,生豬養殖與屠宰行業的規模化發展為肝素生產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來源。2024 年,中國豬小腸利用率已達 84.5%,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次,技術壁壘與質量管控能力構成競爭壁壘。中國企業通過 FDA、歐盟 CEP 認證的肝素原料藥生產線超過 30 條,能夠滿足全球最嚴格的監管要求。此外,成本優勢顯著:中國肝素原料藥生產成本較歐美低 40%-50%,這使得美國藥企難以通過價格競爭實現替代。
美國的 “卡脖子” 困境則體現在三個層面。其一,臨床需求剛性。美國每年有 1200 萬住院患者依賴肝素治療,其心臟手術、透析等領域的用量占全球 40%。其二,供應鏈脆弱性。美國市場 80% 的肝素原料藥依賴進口,而中國是最大來源地。其三,替代能力不足。印度雖能生產原料藥,但 68% 的原料仍需從中國進口;歐洲企業則專注于高端制劑,原料藥產能有限。這種結構性依賴使得美國在關稅沖擊下面臨 “斷供” 風險。
以上信息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