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市場:商業化加速,競爭加劇
在創新藥領域,多款國產新藥已步入商業化階段,PD-1 抑制劑等適應癥擴展加速,有力地推動了相關企業收入持續增長 。如百濟神州 2025 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 175.18 億元,較上年同比上升 46.0%,產品收入為 173.60 億元,同比上升 45.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4.5 億元,上年同期虧損 28.77 億元,實現同比扭虧為盈 。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公司創新藥產品在市場上的良好表現密切相關。隨著更多創新藥獲批上市并進入市場,第三季度創新藥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不僅要在產品質量、療效上發力,還需在市場推廣、醫保準入等方面積極布局。同時,臨床試驗成功率的提升及醫保談判政策的優化,降低了創新藥的市場準入門檻,預計下半年至 2026 年將迎來更多重磅品種獲批,進一步改變創新藥市場的競爭格局。
CXO板塊:訂單回暖,曙光初現
CXO 板塊在經歷前期調整后,隨著海外藥企外包需求回升與國內創新藥企研發投入增加,訂單量已出現結構性改善 。部分頭部企業在手訂單覆蓋周期延長,疊加成本端效率優化,盈利能力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顯著提升。例如,藥明生物 2025 年上半年實現收益 99.5 億元,同比增長 16.1%,其背后是 “跟隨并贏得分子” 戰略的成功實施、先進技術平臺的驅動、生產業務的良好表現以及充足的訂單儲備 。藥明合聯同期實現收入 27.01 億元,同比增長 62.6% 。在第三季度,隨著全球醫藥研發活動的進一步復蘇,CXO 企業有望承接更多訂單,業績增長的動力將進一步增強。不過,行業仍需面對集采政策常態化帶來的短期壓力,以及研發投入高企導致的盈利波動風險。
免責聲明:
以上信息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