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美雙方發布《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再次相互暫停實施24%的加征關稅90天。
此次暫停加征關稅再延期,對外貿人而言是短期內的相對穩定,也被外界視為有利于實現中美雙方各自發展目標,并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的積極信號。
盡管此次暫停加征關稅再延期有積極意義,但縱觀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和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仍在加劇。自8月7日起,美國正式對多個國家和地區征收10%至41%不等的“對等關稅”,并對通過第三地轉運方式規避關稅加征40%的轉運稅。
世界貿易組織8日發布的貿易預測報告,將2026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預期從4月預測的2.5%下調至1.8%。美國7日生效的高額“對等關稅”將在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拖累美國進口、抑制美國貿易伙伴出口。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提出,近期關稅措施的全面影響在持續顯現,關稅不確定性使企業信心、投資和供應鏈持續承壓,是全球貿易環境中最具破壞性的力量之一。
對中國企業而言,在開拓多元化市場的同時,長遠布局海外供應鏈,并推進本土化的進程,是增加自身的國際化競爭力和韌性,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的長期決策。
我國近期的外貿數據超出外界預期。上述世貿組織的報告提出,從地區來看,亞洲經濟體2025年將繼續成為全球貨物貿易增長的最大引擎,而北美地區今明兩年將持續拖累全球貿易增長,歐洲對今年全球貿易增長也將產生輕微負面影響。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編譯或摘編文章原文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