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4年中國醫藥產品進出口數據來看,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藥品出口國,原料藥是中國出口最主要的產品。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2024年1079.64億美元醫藥出口中,西藥類占比近一半,其中原料藥占到西藥類的80%。據當地媒體報道,美國主要藥品近30%原料來自中國。
然而,現在這超500億美元的出口市場,正面臨高關稅的沖擊。
凌晨三點的廣州白云機場貨運區,往日此起彼伏的叉車聲變得稀疏。國際物流公司經理張磊(化名)盯著電腦屏幕直嘆氣——原本計劃運往美國的200箱抗癌藥原料,此刻在停機坪上進退兩難。"美國采購商剛發來郵件,說后續訂單要推遲三個月。"他滑動著微信對話框,群里跳出的消息觸目驚心:"原料藥關稅漲了,印度廠商直接暫停接單"。
這樣的情況,還會發生在心血管藥物以及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上。
國內頭部原料藥企業華海藥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若關稅提高,要保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只能從“工藝等方面去找補”,有可能要轉移生產基地。此外,公司正在積極進行全球化市場擴展,不能只依靠美國市場。
這代表了目前多數原料廠商的思路,翰宇藥業表示,公司目前一直計劃開拓歐洲或東南亞市場,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原料藥之外,另一大關注點無疑在近年來有“出海”大趨勢的創新藥上,而實際上,這部分藥企反而顯得更加平靜。
據39深呼吸了解,目前我國進入美國市場銷售的創新藥數量在10款左右,所占市場份額并不高。更主要的是,國產創新藥出海的主要形式是:通過對外授權產品管線權益(如海外臨床開發、商業化權益)獲得“知識產權使用費”,此類交易暫時不會受到關稅加征的沖擊。
而對于國內患者而言,更關心的是會影響藥品進口嗎?
誠然,美國一直是中國重要的進口藥品來源地,但肯定不是唯一一個。
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海關數據統計,我國 2024 年醫藥產品最大的貿易伙伴分別為歐盟(含英國)、美國、東盟,貿易總額分別為 716.4 億美元、341 億美元、168 億美元。
據米內數據,跨國藥企中在國內城市公立醫院銷售的前20名產品中,有6個產品(人血白蛋白3款、曲多珠單抗、帕妥珠單抗、達格列凈片)生產廠商所在地位于美國境內。
據Insight數據庫統計,目前在美國生產并進口到中國的藥品有140個。從藥物類別來看,化藥最多,有108個其中包括很多明星藥,例如阿斯利康的達格列凈片、強生的伊布替尼膠囊、禮來的替爾泊肽注射液等等。
39深呼吸查閱發現,其中不少藥物已經在我國出現了仿制藥或可替代藥。例如阿斯利康的達格列凈片,2024年底,宣泰醫藥的達格列凈二甲雙胍緩釋片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為該品種首家獲批的仿制藥。“目前公立醫院中,九成藥物都是集采仿制藥,不存在關稅增加后會價格上漲或缺藥的情況。”廣州某三甲醫院心內科醫生說。
而且,即使在目前關稅下,美國藥也不會退出中國市場,關稅只增加了采購成本,但其實原研藥的生產成本并不高,關鍵在于廠商愿意讓利多少而已。此外,部分美國企業已經在中國建廠本土化生產。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編譯或摘編文章原文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