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在今年2月發布的《2024年我國西藥制劑與生化藥產品外貿形勢簡析》也指出,我國創新藥企業多以License-out或在當地布局委托生產的模式出海美國,暫時不受加征關稅的影響,但“關稅大棒”僅僅是特朗普的“先手招”,后續對華在美企業可能還會有更進一步、更大范圍的貿易壁壘措施,醫藥產品出口及產業國際合作或將面臨不小壓力。面臨重重困難與挑戰,企業可通過加強研發創新提升產品和品牌競爭力、拓展新興市場尋找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重視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優化戰略布局,爭取更多“閃轉騰挪”的國際化發展空間。
不過,新興市場也正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出口的重要市場。以前述肝素業務為例,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肝素出口主要市場仍為中國香港、印度、美國、意大利等地區,前五大出口市場占比接近三分之二。不過,去年對柬埔寨出口增長45.03%,對挪威和俄羅斯市場出口增幅超過60%,特別是對俄羅斯出口量大增160.89%,盡管市場占比不高,但充分表明了在上下游供需關系持續改善的行業背景下,新興市場出口仍有可為。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編譯或摘編文章原文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