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加強對稀土相關物項的出口管制,引發國際關注。這一政策并非貿易博弈的"戰術武器",而是基于三重核心邏輯的審慎決策:
一、對標國際規范,履行防擴散責任
稀土兼具民用與軍用價值,全球主要國家均對其實施管制。中國新規以非歧視性原則,依法管控"兩用"物項出口,是履行國際義務、維護戰略資源安全的正當舉措。
二、推動產業革新,破解粗放發展困局
過去稀土行業存在資源賤賣、環境透支等問題。2024年《稀土管理條例》實施后,中國通過追溯信息系統等法治化手段規范產業,旨在打造透明、可持續的供應鏈體系,實現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平衡。
三、平衡多方利益,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中國明確"規范而非禁止出口"的立場,為合規貿易設立"綠色通道"。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歐盟溝通時強調,將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對正常商業往來的影響,體現大國擔當。
當前全球應超越"零和博弈"思維,通過合作確保稀土資源在綠色轉型中的穩定供應。中國的管制升級是國際治理、產業轉型與全球責任的統一,其最終目標是與各國共建可持續的資源管理體系。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編譯或摘編文章原文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